点击阅读全文

详解, 不知其所由道者,人之所蹈,使万物不知其所由。

道者,人之所蹈,使万物不知其所由。

蹈是遵循的规律,道是人人都需要遵循的自然规律。

每个人都是要遵道而行的,万事万物同样也是遵道而行的,使万物不知其所由。

我们说道不远人,道本身就在天地万物之间,人人都要遵循道而行,万事万物都要遵循道而行,却不知其所由,不知道什么是道,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的,人们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。

比如说西季的变化,也是道;夫妇之间平时生活,也是道;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,也是道。

人们不知道,原来这个就是道。

不知道“道”是如何形成的。

道者,人之所蹈。

既然每个人都要遵循道的规律运行,这个时候人就要懂得学道了,如果不懂得学道就会不知其所由,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。

生活、工作当中,事业上,社会上,时代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,智者一看,一目了然。

可是没有智慧的、迷途当中的人们,就不知其所由,开始抱怨,开始怨天尤人。

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的?

我很努力啊,为什么会失败?

我很努力地经营这段感情,为什么对方会离开我?

我很努力煞费苦心地培养孩子,可是为什么培养不好?

我每天朝九晚五地工作,为什么事情还做不好?

我比隔壁的店铺,多付出了五倍乃至十倍的努力,我的生意为什么不如他做得好?

我们如果不能从道的规律当中总结出来智慧,看什么事情都是不知其所由的状态,不知道为什么就这个样子了,可是智者通过观察事物的规律就会知道,万事发生必有痕迹,必有原因,必有规律,只不过是我们自己没有发现而己。

所以这时我们停下来思考,很多朋友跟着学习和修行,当经历三个月,五个月,七个月,我们再去看生活当中所发生的事情,是不是就知道了他为什么会有今天这个成果?

为什么会形成今天这个局面?

都是有规律可循的,而所有的规律,我们统称为道。

孩子上学有上学的规律,做事情有做事情的规律,讲话有讲话的规律,行善积德亦是一种规律,自然变化亦是一种规律,世事无常亦是一种规律,种什么因得什么果,亦是一种规律。

道到底是什么呢?

没有人能说得清楚,因为道本身就是包罗万象的,我们只能用文字的概念,简称为规律而己。

所有的事情都有其发展的规律,都有发展的痕迹,这个时候我们人人都要去学道的。

我们学道以后,不仅能知道其缘由,而且按道行事,不会出过错。

道前定则不穷。

我们要懂得道是什么,懂得提前按道行事,做的事情是合道的,则无穷无尽,否则必是短暂的。

道是每个人,还有万事万物都要去遵循的规律。

只有我们不停地去学道,我们才能知其所以然,就不会在发生事情的时候是懵懂的,迷茫的状态,让自己做一个智者。

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去遵守道?

为什么要去学道?

当我们学了道,遵守道,才能妙用。

所有事情的发生我们能看得清楚,这里并没有过多地讲什么是道,我们回头可以去听《中庸》,《大学》,《道德经》,都是讲道的。

《大学》有大学之道,《中庸》有中庸之道,《道德经》有道德经所讲的道。

这里告诉我们道的妙用,我们为什么要去学道?

我们如果不学道,就是不知其所由,我们找不到事情的规律,所以会深陷痛苦和迷途当中无法自拔。

接下来讲第二层意思,第二层境界。

道者,人之所蹈,使万物不知其所由。

第二重境界是什么意思?

我们来看看什么是道。

人人都要遵守的规律,当我们合道行事的时候,利益万物,万物不知为何就形成了当下的状态。

我们去细细体会,《道德经》讲:“功成事遂,百姓皆谓我自然。”

事情做成功了,别人以为这个事情,自然而然就是这个样子的,而不知道是我们从中做了什么,叫做皆谓我自然。

这个自然,不是我们讲的大自然的自然,而是自然而然的一种状态。

举例:一个懂得修身的君子,跟在身边时间长的人,自然而然也会变成君子之风,不知道什么时候,不知道什么原因,自己就成了这个样子,这就是自然而然。

没有任何刻意的成分,而是自然而然所形成的。

再举个家庭当中的例子,作为家长,如果我们不停地要求孩子今天要做这个,明天要做那个,这个就是不自然,孩子就不会愿意去做,并且要求的时间长了,他就会产生叛逆。

在企业中要求员工,也是同样的道理。

什么叫自然?

自然是不用去刻意,不去治理,不去要求别人,叫无为而治。

当我们不停地修正自己,让自己的身,心,意都是合道的,跟在身边的员工,或者孩子,或者身边的学生,会自然而然跟着变成一个样子,这个叫自然。

《素书》是妙用的,道家精髓的妙用就在自然两个字。

很多人理解道法自然,认为自然的然也对,但是不够,道家的精妙之处,而应该是自然而然的状态。

人们常用天比道,我们看看天道是不是自然而然的。

我们看天、地,地在承载万物,天在普照万物。

包括太阳每天东升西落,该下雨的时候下雨,该干旱的时候干旱,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。

天地并没有刻意去做任何事情,却滋养了万物,这个就是自然。

看似毫不刻意,云淡风轻的,什么都没有做,可是事情己经做完了。

这部书的作者,黄石公老人家,他看到了天下大乱,想要匡扶正道,让黎民百姓少受苦,但是他自己是一个修道之人,实在不愿意抛头露面去做这样的事情,所以他物色了张良。

张良得到《素书》,辅佐刘邦得了天下。

刘邦有一句名言:“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,吾不如张良;安邦定国,安抚百姓,不绝粮道,吾不如萧何;带领百万之军,攻必胜,吾不如韩信”。

人们都知道,汉高祖刘邦,如果不是因为学习《素书》,张良显得没有那么重要。

这个就是道家的高妙之处,辅助刘邦得了天下,最后又全身而退,不着痕迹。

我们再来看何为自然。

做事情是不留任何痕迹,可以全身而退的,别人看到的样子,就是那么云淡风轻,自然而然所形成的当下的结果,这个叫自然。

当我们遵循着道的规律做事情,做完事情以后,使万物不知其所由,万事万物不知道是我们在其中做的事情,不知道是道在其中运行的,以为自然而然就是这个样子,这正是道家的高妙之处。

为什么说自然非常高妙呢?

妙在哪里?

如果刻意而为,就会出现阻挠,就会出现障碍。

中国的文化告诉我们:棒打出头鸟,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。

这就是刻意而为了,如果把自己彰显出来,风必摧之,必然要受到损害的。

《道德经》讲:“物壮则老。”

当一个物或万事万物,到达了最壮、最鼎盛的时期,就会开始衰败。

人也是一样的,为什么会出风头?

就是刻意而为之,太出风头的时候,一定会招到损害,就会出现很多的障碍、阻挠、烦恼。

所以无为而治,看似云淡风轻,实则非常绝妙,自然而然的不着任何痕迹地把事情做完了,别人还以为事情本来就该是这个样子。

再举一个例子让大家理解什么叫自然而然。

虽看似是自然而然,一切却在谋划之中。

比如众所周知的《三国演义》其中的一件事情,诸葛亮善用计谋,赤壁之战,曹操兵败以后,派关羽去守华容道。

这时诸葛亮心里很清楚,关羽是重情义之人,他一定会放走曹操的。

在这种情况下,他依然三令五申,让关羽立了军令状,说不让你去,为什么?

因为诸葛亮看得清清楚楚,关羽必然是要放走曹操的。

就是因为要让他放走曹操,在那个局面下,如果曹操死掉了,刘备是没有立足之地的,马上就会被东吴灭掉,形成不了三足鼎立之势。

这是诸葛亮心中的谋划,他了然于胸,依然让关羽守华容道,回来以后依然要按军令状处置,所有的人都替关羽求情,最后放他一马,这个就是自然而然。

诸葛亮只不过是用了人性本来的特点,每个人所擅长的不同,性情的不同,从中去谋划。

我们看他做了什么事情吗?

好像也没有,显现的本来就是该显现的性情当中的样子。

说他没有谋划吗?

谋划了的,正是利用了这一点,善用人之道。

我们再看刘邦讲的“运筹帷幄之中,绝胜千里之外”,这是张良本身所具备的;带领百万之军,攻必胜,这是韩信的本事;安抚人民,安定国家运粮草,这本身就是萧何的能力。

刘邦只是知人善用,看似好像做了很多事情,实则并没有刻意而为。

我们在生活或企业当中是一样的,看到了每个人性格当中的优点和缺点,在这个基础之上去用就好了,看似好像什么都没做,不着任何痕迹,但是一切又都在自己的谋划之中,这就是《素书》的妙。

妙就妙在看似是不着任何痕迹的,看似是淡然处之的,但是一切都在心中,是很妙的。

比如说我们做一件事情,做一个生意,依然如此。

在别人看来,我们好像什么都没做,不着任何痕迹,但是一切都在我们的规划之中,并且懂得时时把自己退到后面去,别人看到的是出现的结果。

怎么就做成这样了呢?

可能是运气好,可能是福报大,可能只是他下面的人努力而己,但看不到背后的东西,这就是妙用。

当我们懂得了道的运行规律,知道人人都要去遵守的时候,按照道的规律去使万事万物,做成之后,万事万物也不知其所由,不知道为什么就成了这个结果,以为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。

很妙,别人也看不到,而且自己不需要出头,不需要去彰显,这个就是天地之道所教给我们的。

学道家的境界,看似都是风轻云淡的,看似什么都没有做,不着任何痕迹,其实后面是有谋划的。

开篇所讲的故事,黄石公在下邳桥上等张良,难道不在他的谋划之中吗?

张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,什么样的后人,他具备什么样的品性,到这里他要如何去试探,试探以后,要教给他《素书》,告诉他下一步怎么做……一切都在谋划之中,这是道的妙用。

点击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