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雨中小说 > 现代都市 > 亡国之君?朕杀敌千万,无敌了赵桓郭京最新章节

亡国之君?朕杀敌千万,无敌了赵桓郭京最新章节

东一方 著

现代都市连载

三月的东京不热不冷。太庙中,乌泱泱的大宋宗亲,跪着向太庙中的先祖叩头,祈求庇佑。“太祖皇帝,您老人家一条盘龙棍扫天下。现在金人肆虐,辱我大宋,裂我疆土,请太祖皇帝庇佑。”“太宗啊,您在高粱河乘坐驴车,尚且能杀出重围。不孝儿孙抵御金国艰难,请祖宗庇佑。”“真宗皇帝,您以一己之力封禅泰山。现今国祚不稳,求老祖庇佑。”大宋宗亲们呜咽哭泣,神情悲恸。赵桓跪在最前面,抬头看着一个个赵家老祖宗的神主牌位,听着大宋王爷们的哭泣,心中却是冷笑。满朝王爷,日哭夜哭,能哭灭金国吗?金国的大军肆虐,不想着整军备战,不去安抚百姓,反而祈求祖宗庇佑,不顾苍生求鬼神,何其讽刺?一群虫豸!前世的赵桓,是华夏某特种大队的指挥官,南下边境执行任务。一觉醒来,竟然成了...

主角:赵桓郭京   更新:2025-01-20 19:33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桓郭京的现代都市小说《亡国之君?朕杀敌千万,无敌了赵桓郭京最新章节》,由网络作家“东一方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三月的东京不热不冷。太庙中,乌泱泱的大宋宗亲,跪着向太庙中的先祖叩头,祈求庇佑。“太祖皇帝,您老人家一条盘龙棍扫天下。现在金人肆虐,辱我大宋,裂我疆土,请太祖皇帝庇佑。”“太宗啊,您在高粱河乘坐驴车,尚且能杀出重围。不孝儿孙抵御金国艰难,请祖宗庇佑。”“真宗皇帝,您以一己之力封禅泰山。现今国祚不稳,求老祖庇佑。”大宋宗亲们呜咽哭泣,神情悲恸。赵桓跪在最前面,抬头看着一个个赵家老祖宗的神主牌位,听着大宋王爷们的哭泣,心中却是冷笑。满朝王爷,日哭夜哭,能哭灭金国吗?金国的大军肆虐,不想着整军备战,不去安抚百姓,反而祈求祖宗庇佑,不顾苍生求鬼神,何其讽刺?一群虫豸!前世的赵桓,是华夏某特种大队的指挥官,南下边境执行任务。一觉醒来,竟然成了...

《亡国之君?朕杀敌千万,无敌了赵桓郭京最新章节》精彩片段

三月的东京不热不冷。
太庙中,乌泱泱的大宋宗亲,跪着向太庙中的先祖叩头,祈求庇佑。
“太祖皇帝,您老人家一条盘龙棍扫天下。现在金人肆虐,辱我大宋,裂我疆土,请太祖皇帝庇佑。”
“太宗啊,您在高粱河乘坐驴车,尚且能杀出重围。不孝儿孙抵御金国艰难,请祖宗庇佑。”
“真宗皇帝,您以一己之力封禅泰山。现今国祚不稳,求老祖庇佑。”
大宋宗亲们呜咽哭泣,神情悲恸。
赵桓跪在最前面,抬头看着一个个赵家老祖宗的神主牌位,听着大宋王爷们的哭泣,心中却是冷笑。
满朝王爷,日哭夜哭,能哭灭金国吗?
金国的大军肆虐,不想着整军备战,不去安抚百姓,反而祈求祖宗庇佑,不顾苍生求鬼神,何其讽刺?
一群虫豸!
前世的赵桓,是华夏某特种大队的指挥官,南下边境执行任务。一觉醒来,竟然成了大宋的末代皇帝赵桓。
赵桓是谁?
北宋的背锅侠兼亡国之君。
金国灭辽后南下,直扑东京城来了,干啥都行唯独当皇帝不行的宋徽宗赵佶慌了,火速禅位给赵桓。
一月上旬,金军在完颜宗望的率领下,一路南下东京发起进攻。
靠着李纲的准备,以及金国自身的准备不足,大宋取得了第一次东京保卫战的胜利。
金国的大军暂时退走,原主没有去整军备战,反而一心想着求和,更是纵容心腹排挤主战派的李纲,自身也放纵享乐。
一场酒宴后,就有了赵桓的穿越。
今天一大早,又被簇拥着来太庙祭拜祖宗,祈求祖宗庇佑。
赵桓叩首行礼后起身离开,王爷们也哭哭啼啼的起身,惶惶不安的跟着赵桓出了太庙。
忽然,赵桓停下。
所有人也随之停下,一双双目光落在赵桓的身上。
赵桓目光掠过所有人,沉声道:“金国暂时撤军了,可是谁都清楚,金国不会罢休,还要再度南下的。”
“宋金大战,不可避免。”
“朕今天借着祭告祖宗的机会,再次向你们重申。”
“朕和金国交战,只有两种结果。”
“一种是彻底击败来犯之敌,守住大宋的江山社稷;另一种是被金国歼灭,身死疆场。”
“如果朕失败了,就用大宋的龙旗为朕裹尸。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,纵然是燹骨成丘,溢血成河,朕也绝不屈服。”
“尔等谨记!”
一番话说完,赵桓大步离开,留下一片惊愕的大宋宗亲。
许多人看赵桓的背影,有些陌生。
这是官家吗?
官家除了安排太上皇身边的人凌厉果决,其他都软弱迟疑,对金国更是怕到了骨子里面,如今竟然又要主战。
是太阳打西边出来,还是神经性的抽风呢?
皇帝时而主战,时而主和,宗室们也早已习惯,都没觉得赵桓的话有什么,说不定转眼就又要求和。
赵桓没管后方的议论,之所以说这番话,是借助这个机会吹个风,让宗亲知道他的态度。
赵桓走出太庙,乘坐马车一路回宫,眼中却闪烁着浓浓的战意。
原主那个傻叉,在金军退走后没有整军备战,一心想着赔款让金国不再南下。
金国却铁了心要灭宋。
五个月后,金国的大军再度南下,十一月破城,俘虏了赵桓和赵佶,连带着嫔妃公主都被打包带走。
所有的女眷沦为金人玩物。
抵达金国,所有人被要求赤着上半身,披着羊皮四肢跪地,被牵着去金国太庙觐见,肉袒牵羊,极尽屈辱。
事后金国的人,还对大宋女眷进行‘赐浴’。
皇后朱琏选择了自尽。
北宋的大好河山沦为一片焦土,神州陆沉,无数百姓沦为牛羊,凄惨无比。
“我…朕绝不为奴!”
赵桓默默说了声。
来了这个时代,倾尽黄河之水,也绝不认怂,要报仇雪恨。
马车回宫,赵桓在垂拱殿休息,思考着应对金国的策略。
李纲!宗泽!
以及还没有崭露头角的韩世忠、岳飞和杨再兴等,都是他需要的人才,要把这些人提前用起来,早早用到战场上去磨砺,未来才能反攻金国。
恰在此时,太监黄经走了进来,行礼道:“官家,郭京在宫外求见。”
赵桓一听郭京的名字,眼中掠过森冷杀意。
郭京是禁军中的一名老兵,兵部尚书孙傅说郭京身怀道教法术,能在万军中斩将夺旗。
原主对此深信不疑。
历史上金人的大军杀来,郭京跳大神施法,出城作战的军队被金军鼓噪一番就崩溃,金军抓住机会一鼓作气攻破城池,导致东京城落陷。
一国的帝都,有坚固的城墙,有无数的守城器械,还有抗击金国的军民百姓,却以一种别样的方式被攻破。
简直是讽刺无比。
乱世出妖孽。
赵佶和原主是,这些小人物也一样是。
赵桓眼中杀意湛然,朝黄经吩咐了几句,就让人去通知郭京觐见。
不一会儿,郭京穿着道袍,头戴莲花冠,一派道家高人的姿态走了进来,全然不见昔日的老兵怂样。
“官家。”
郭京一抖拂尘行礼。
赵桓微眯着眼睛,问道:“道长入宫,所谓何事?”
郭京眼中掠过一抹贪欲,却是一本正经道:“启禀官家,贫道施展的‘六甲法’材料特殊,消耗巨大。”
“目前的钱已经用完,请官家再度拨款。”
“贫道做这些,绝不是贪图什么钱财,只是一腔报国之心,希望为官家打造出一支真正的精锐。”
“下次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再来,定可以诛杀二贼,震慑金国蛮夷。”
赵桓没有接话,反问道:“你身怀道家法术,是否金刚不坏、百毒不侵呢?”
郭京昂着头,理直气壮说道:“贫道修道多年,早就已经金刚不坏,百毒不侵。”
赵桓赞叹道:“真是得道高士啊!”
郭京心中更是欢喜。
皇帝这样的人最好骗了,皇帝的钱更好骗。
郭京催促道:“官家,贫道要绘制特殊的符箓,要用到大量的金粉和银粉,请官家调拨五百两黄金、三千两白银。有了这些钱,定能打造出一支无敌之师。”
“好说,好说!”
赵桓说道:“道长辛苦了。”
“来人,拿一杯酒来,朕要犒劳郭道长。”
黄经捧着一个金色酒杯走过去,微笑道:“郭道长,请!”
郭京神色得意,豪迈的接过了金杯,一饮而尽道:“多谢官家赐酒,贫道定会竭尽全力,不负厚望。”
赵桓身体微微前倾,问道:“道长可知一句话?”
郭京问道:“什么话?”
赵桓微笑道:“金杯共汝饮,白刃不相饶!”
郭京一脸疑惑,忽然觉得小腹剧痛,嘴角更有鲜血不受控制的溢出。他双腿一软,一屁股瘫坐在地上,震惊道:“官家,你这是......”
赵桓说道:“你既然金刚不坏、百毒不侵,朕让人用了一点点毒试试。唉,你怎么就撑不住了呢?”
“我,我......”
郭京无比的惶恐。
一阵阵剧烈的疼痛,让郭京眼前恍恍惚惚,周遭都天旋地转起来。
他忍着痛,急切道:“官家,贫道还没施法,才会中毒。快给我解药,给我解药,我不想死。”
赵桓起身走到郭京的面前。
居高临下的俯瞰着,眼中仿佛映照出郭京施法后,金国大军攻破东京城的一幕。
滔天的怒火,在心底深处升腾而起,赵桓一脚抬起,狠狠踹在了郭京的肋下。
砰!!
郭京飞了出去,身体撞在门框上又落下,口中不断的呕血。
他的视线渐渐模糊,只看到赵桓模模糊糊的走过来,冰冷的声音随之响起:“拖下去,剁碎了喂狗!”
郭京脑中仿佛雷霆炸响,瞪大眸子盯着赵桓,瞬间气息断绝。

赵桓笑眯眯道:“你是太上皇的人,怎么不去太上皇的身边伺候呢?朕让你担任龙德宫使,你却拒不奉命。”
李邦彦愈发慌了,求饶道:“臣知错了,愿意倾尽家资支持官家抗金。从今天起,臣和大金势不两立。”
“不,不,不!”
赵桓摇头道:“朕是皇帝,也要守规矩,等王宗濋调查清楚后,以结果说话。”
李邦彦彻底瘫倒在地上,知道求皇帝没用,因为皇帝要清算他。
可是,李邦彦却不甘心。
不想被抄家。
不想被流放。
他想继续当大宋的宰执,想留在中枢继续呼风唤雨。
就算给金人当狗,他在大宋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。就算盘剥天下百姓,无数百姓家破人亡,可是这些和他有什么关系呢?
他只管自己,管不了其他人的死活。
李邦彦忽然看向张邦昌,开口道:“张相公,今天我被处置,明天就轮到你了,你真的袖手旁观吗?”
张邦昌不愿意介入。
李邦彦没了,政事堂少了一个宰相,他的权势也更大。何必为了李邦彦得罪皇帝,给自己找不痛快呢?
不划算!
张邦昌沉声道:“李邦彦,我和你没什么关系,你欺君罔上,我却忠于官家。官家让我往东,我绝对不会往西。”
“小人,奸臣!”
李邦彦厉声呵斥,又看向白时中,恳切道:“白相公,我被处置了,你也难以立足,难道真的看着我被处置吗?”
白时中淡淡道:“李相公自作孽,怪得了谁呢?”
李邦彦求了一圈,无人帮忙,连投降派的人都作壁上观。
这一刻,李邦彦绝望了,觉得自己肯定要被流放到偏远之地了。
这是大宋朝的惯例,
不会赶尽杀绝。
就算犯了大错,顶多是贬黜到偏远之地去任职,再严重点就是流放。
之前死去的童贯,先是被贬为左卫上将军,再降为昭化军节度副使,最后又流放英州。
再比如之前的朱勔,直接削去官职流放,没有立刻被处死。
顶多是贬官后,看皇帝再怎么处置,是否在流放途中死了,那就看情况。
李邦彦内心存着侥幸。
皇帝不要他,等被免官流放,他买通押解他的人,直接去投奔太上皇,让太上皇在南方自立。
到时候看皇帝怎么后悔?
对,就这样。
李邦彦有了想法,心中就不再慌乱,眼中也多了光芒,静静等待着。
两刻钟后,王宗濋飞快跑回大殿,行礼道:“启禀官家,李家已经查封,李家的所有人也全部羁押。”
“李家的钱财,大致清点完毕。”
“目前统计的,有五万两黄金、一百万两白银,都是一箱一箱装好,才能迅速统计。”
“其他的珍宝玉石、瓷器古玩、字画古籍,以及其他的宅子地契,更是多不胜数,也还在统计中。”
轰!!
大殿中一片哗然。
一个个官员看向倒在地上的李邦彦,眼中露出惊诧神色。
区区李家,竟然搜出了五万两黄金、一百万两白银,再加上其他的古玩字画,以及宅子地契,那是一笔大钱。
赵桓心中却欢喜。
果然,杀猪才是爆金币的合理方式。
赵桓目光冷冷的审视着李邦彦,问道:“李邦彦,你还有什么要说的,这就是你的两袖清风?这就是你的一身正气吗?”
李邦彦知道辩解没用,高声道:“臣知罪,甘愿受罚。”
“罚?”
赵桓冷笑道:“仅仅是罚,还不够。”
“父皇在位时,你阿谀奉承,谄媚君主,毫无臣子底线,毫无宰相气度,浪荡轻佻。”
“朕继位后,你欺君罔上,是不忠于朕。”
“李家不是官宦世家,你的父辈却也忠君爱国,自小就教你忠君爱国。你却卖国求荣,不以为耻,反以为荣,不顾父辈教诲,不孝于父。”
“朝中忠臣,遭到你的嫉妒弹劾,迫害同僚,害死无数百姓,不仁不义。”
“你这样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,有什么面目苟活于世?”
“给朕拖下去斩立决,悬尸于朱雀门外。”
轰!!
李邦彦瞪大眼睛,脸上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,震惊道:“官家,你要杀臣?”
赵桓道:“你不能杀?”
李邦彦颤颤巍巍站起身,愤怒道:“大宋开国以来,鲜有这样的杀戮。官家今日杀臣,莫非明天就要杀满朝的诸公了吗?”
张邦昌彻底坐不住了,表态道:“官家,李邦彦有罪,可以罢免流放,还是不应该滥杀。”
白时中站出来道:“请官家明鉴。”
一批一批的官员请求罢免李邦彦,却不应该杀,官员都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。因为开启了皇帝随意杀大臣的先例,意味着皇帝随意杀人。
这是不允许的。
就连李纲和种师道都劝说可以流放,不能乱杀。
赵桓看到满朝百官的反对,没有任何退让,掷地有声道:“满朝百官反对,是要逼宫吗?”
“一个弃国欺君的奸佞,却是一群人保护,简直是荒唐。”
“朕今日,非要杀李邦彦不可。”
“朕今日立下规矩,凡是卖国欺君、奸佞作恶之辈,当杀。”
“王宗濋,把李邦彦拖下去,斩立决。”
王宗濋心中有刹那的迟疑,却更清楚今天反驳了皇帝,导致皇帝失势,他这个皇帝的舅舅也一样什么都没了。
他的身份,注定了只能跟着皇帝一条道走到黑。
皇帝说杀,那就杀。
王宗濋手一招,立刻有士兵押解着李邦彦往外走,李邦彦挣扎着,口中也咆哮道:“狗皇帝、昏君,你迟早会亡国的。”
“你滥杀无辜,恣意妄为,一定会遭到报应的。”
“昏君,昏君......”
“啊......”
一声惨叫从殿外传来,片刻后王宗濋进来,行礼道:“官家,罪人李邦彦已经伏诛。”
赵桓点头道:“李家抄家,所有李家的人流放,查抄的钱财物资入库。”
“臣领命。”
王宗濋应下后转身去安排。
赵桓看着一群反对的官员,走到张邦昌面前,心中瞬间升起杀意。
张邦昌在历史上,也是坚定的投降派,不仅投降过金人,还被金人扶持起来当皇帝,宁愿给金人当狗也不愿意当人。
是该杀的肥猪。
不过,还要再养一养,下一波爆金币,就该杀张邦昌了。
赵桓眼神冰冷,反问道:“张相公之所以反对李邦彦,难道你也欺君,才提前反对,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吗?”
张邦昌恭敬道:“臣不敢欺君,必定忠于官家。”
赵桓问道:“既然忠君,还反对什么。”
张邦昌讪讪一笑,直接先怂了,老老实实站回位置,不再反对杀人。
赵桓目光又扫过白时中、吴敏和徐处仁,问道:“你们也是和张邦昌一样,要给自己找退路吗?”
一个个又摇头退回去。
人都死了,还怎么和皇帝争,已经没意义,尤其李邦彦是真正的奸臣,要借此反对皇帝很难。
李纲、杨时和种师道等人也全部返回。
赵桓逼退百官,重新回到龙椅坐下,缓缓道:“李邦彦身死,政事堂少了一个宰相,朕打算让李纲,担任太宰兼门下侍郎,诸卿意下如何?”

种师道听着皇帝掷地有声的话,没有立刻回答,反而迟疑。
担任枢密使,答应很容易,等到在朝中宣布,面对满朝百官的哗然,所有文官的抵制,皇帝能抗住吗?
大宋一朝,重文轻武,始终在抑制武将。
文官也没把泥腿子武将放在心上,哪个武将要冒头,就群起而攻之。
前任的枢密使狄青,就是功勋卓著,却落得个抑郁而终的下场。
尤其皇帝软弱,现在嘴上抗金,万一在大殿上临阵反悔,又倒向投降派呢?
可是振兴大宋,是他毕生所愿,纵然只有一丝的希望,种师道也愿意如飞蛾扑火。
虽死,亦无憾!
种师道深吸口气,咬牙道:“官家,我愿意。”
赵桓的脸上露出笑容,他清楚迫使种师道冒天下之大不韪同意的,不是他的人格魅力,原主有个屁的人格魅力,只知道求和。
种师道是为了天下万民。
为了大宋江山。
这是北宋近两百年治国的结果,让天下百姓都温顺下来,皇权也恢复了神圣,不再是五代十国那样天子者兵强马壮为之的情况。
北宋刚建立时,底层的士兵嗜杀,将领也没把皇帝当回事儿,是铁打的士兵流水的皇帝。
恰是如此,赵匡胤要抑制武将,要杯酒释兵权。
可是赵家人却忘了,政策是一时的,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出的应对。
在赵匡胤和赵光义时期,底层士兵见过皇帝不如狗的情况,中层将领见过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情况。
必须打掉这样的想法,恢复皇权神圣。
当时的策略不能说错了,可是一代两代后,曾经见过乱杀场面的人逝去,就必须调整策略,要提拔武将,文武并用,改变重文轻武的瘸子情况。
历史的惯性下,没有人敢去改变,能去改变,始终提防着武将,造成怂宋的诞生。
这是根子上的基因传承,从开国之初就防备着武将。
恰是如此,汉以强亡、唐以盛衰,而怂宋却始终面临着外患。
实际上,在皇权神圣的理念下,如今理学盛行,天子者兵强马壮为之的理念早已经消散。
君不见水泊梁山的宋江,都想着招安吗?
武将的野心早就被关押起来,需要的仅仅是皇帝的支持。
五代十国那样重武轻文的情况,也不是立刻出现的,是从安史之乱一步步演化,才彻底有了天子者兵强马壮为之的情况。
那是上百年的演变。
赵桓从后世穿越来的,知道历史的惯性,更知道武将的诉求,恰是如此,愿意放权给武将。
看着迟疑又坚定的种师道,赵桓道:“种公,日久见人心,且行且看。”
种师道微微躬身,说道:“臣相信官家。”
赵桓起身道:“时间不早了,种公早些休息。明天上午的朝会,拭目以待吧。”
种师道心中仍然激荡,亲自送赵桓出府。
望着赵桓马车离去的背影,他看向旁边跟上来的孙子种彦崇,问道:“乖孙,官家似乎变了,真的吗?”
种彦崇开口道:“祖父,这可能......”
“啊......”
惨叫声忽然从种彦崇的口中传出。
他瞪大了眼睛,忿忿盯着种师道,咬牙道:“祖父,您掐我干啥嘞?”
“老夫看是不是真的。”
种师道咧嘴一笑,老顽童般露出灿烂的笑容,欢喜道:“应该是真的。”
种彦崇嘴角抽了抽,却是望着天空中的一轮圆月,暗暗祈祷这一切能顺利。
赵桓乘坐马车返回,拖着倦怠的身躯回到垂拱殿坐下。
黄经在一旁伺候,问道:“官家,今天去哪位娘娘的寝宫呢?”
“都不去!”
赵桓果断回答。
黄经不再多言,吩咐人打来热水给赵桓泡脚,又伺候赵桓洗漱更衣,最后才给赵桓大腿内侧的伤口敷药。
一切忙完,已经很晚。
赵桓直接睡下,第二天大清早,赵桓戴上长翅帽,穿着绯色朝服,驾临了朝会的紫宸殿。
大殿中,满朝百官已经到了,各自站位。
待赵桓落座,文武百官手持笏板作揖,高呼‘官家圣恭万福’,没有皇帝万万岁之类的话,更没有动辄在地上下跪的官员。
北宋动辄下跪,属于失礼行为。跪拜君王只有在大型的正式场合,或者特殊时候才会下跪。
不像后世的辫子戏,乌泱泱的大片下跪,不跪不舒服。
不称‘奴才’,都觉得自己的身份不够高。
赵桓落座后,目光扫过去,站在最前面的是政事堂宰相和枢密院官员,是东西二府的掌权者。
后面才是文武百官。
目前的宰相有五个,李邦彦、张邦昌、吴敏、徐处仁和白时中。
枢密院没有人担任枢密使,这是武将才能担任的。
整个大宋一朝,只有狄青担任过枢密使,却晚景凄凉。大多数时候,是宰相兼管枢密院,称为知枢密院事。
这是一个兼任官。
知枢密院事的副职,是同知枢密院事,也是文官来兼任的。
目前枢密院有三个同知枢密院事,户部尚书李梲兼任同知枢密院事,兵部尚书孙傅兼任同知枢密院事,中大夫许翰兼任同知枢密院事。
整个枢密院,全是文官。
一个武将都没有。
赵桓看在眼中,心中很不满,一群文官能知道怎么打仗吗?
简直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,离谱到家了。
不解决这些问题,枢密院就永远不知兵事,都是一群搞党争,拍脑袋就打仗的人。
必须解决这个问题!
赵桓往后面看去,看到了李纲和种师道等人。他收回目光,面色转为沉静,沉声道:“卿等可有本奏?”
“官家,臣杨时有本奏。”
右谏议大夫杨时站出来,躬身向赵桓行礼。
历史上,杨时是真正的理学家,师从程颢和程颐,被后世尊为闽学鼻祖。
程门立雪就是讲杨时的。
杨时年轻时,在地方担任过县丞、知县、军判官和府学教授等,政绩卓著,履历丰富。
要学问有学问,有能力有能力,要经验有经验。
这是个大才。
可惜到现在七十多岁,也没有得到重用。
杨时更是不惧权势敢于谏言,在童贯和蔡京权势滔天的时候,杨时上书劝谏皇帝,历数童贯和蔡京的罪过。
后来李纲遭到罢免,杨时上书反对,是坚定的主战派。
赵桓看着白发苍苍的杨时,也坐直身体,正色道:“杨卿要上奏什么?”

房间中,气氛旖旎。
许久后一切平静。
赵桓恢复正常,朱琏则是粉面含羞,眼神都还有些迷离。
皇帝今天大不一样,似乎更精壮了似的。
夫妻二人温存后,赵桓微笑道:“梓童,朕在朝中统御百官,全力抗金。你在后宫,也要做一些事情,为抵御金国做准备。”
朱琏问道:“臣妾能为官家做什么呢?”
赵桓解释道:“你要做的也简单,隔三岔五就以皇后的名义,召朝中的命妇入宫,阐述抗金的重要性。”
“告诉所有人,打不赢金国,咱们就要亡国,就要当亡国奴。”
“北方的辽国没了,咱们北方没了缓冲,金国南下也不会再真正接受求和,只有和金国死战到底一条路,”
朱琏点头道:“臣妾会竭尽全力的。”
赵桓说道:“朕下午还有事情,你休息休息,朕回去了。”
朱琏仍是亲自送赵桓离开,望着赵桓离去的背影,眼中多了一抹光彩。皇帝似乎不一样了,可是哪里不一样,她也说不上来。
......
河北,真定府。
真定府总管、都统制王渊的军中,韩世忠担任先锋统制。
韩世忠已经三十六岁,十八岁就参军入伍,至今快二十年行伍生涯,却是一腔热血不改,仍有报国之志。
年初的东京之战,韩世忠也参加了,立下战功升任统领。等到金国的大军退走,他才跟着王渊来到真定驻军。
韩世忠最近,却有些沮丧。
东京之战赢了,金国的大军已经退走,朝廷不整军备战,不想着修缮防御工事,反而一心一意要求和。
据说金国方面的条件是割让太原、中山和河间三镇,还要再给金军五百万两金子、五千万两银子、牛马一万头、绸缎一百万匹,还要派遣人质。
这样的奇耻大辱,宰相们竟然要同意,让韩世忠实在想不明白。
明明可以一战的。
却要求和。
今日割让三城给金国,明日再割让三城,大宋有多少城池能割让出去呢?
一方越来越弱,一方越来越强,大宋必定会灭亡。
呼!!
营帐的门帘撩起。
一道修长的身影走了进来,来人小麦色肌肤,一双丹凤眼神光灿然,眉眼锐利。
这是韩世忠的妾室梁红玉。
她是将门出身,祖父和父亲都是武将。方腊起事造反,梁红玉的祖父和父亲迎战失利,被问罪杀死,梁红玉也沦为官妓。
韩世忠跟着童贯平定了方腊,班师途中和一众武将在京口召歌妓陪侍,欣赏歌妓的舞蹈。
梁红玉对韩世忠一见倾心,自此追随韩世忠,成了韩世忠的女人。
梁红玉是女子,却天生神力,能挽强弓,能提剑杀敌,还精通琴棋书画,颇有谋略。
恰是如此,韩世忠走到哪里,梁红玉就跟到哪里。
夫妻二人关系非常好。
梁红玉年近三十,却不怎么显老,反而显得干练飒爽。
她走到韩世忠面前,见韩世忠一脸愁容,坐下来问道:“夫君一脸忧愁,想什么呢?”
韩世忠叹息道:“玉儿,你还不知我吗?”
“最近哨探传回了消息,金国一直在抽调粮草,源源不断运送到前线。”

哗!!
大殿中,又是一片震惊声。
张邦昌更是刹那间抬起头,死死盯着赵桓,心中转过无数的念头。
不好,被算计了。
张邦昌忽然发现,皇帝杀李邦彦不是为了抄家,或者说抄家只是附带的,真正的谋划是给李纲腾位子。
皇帝心机太深沉了。
这是他认识的,那个软弱摇摆、迟疑不定的皇帝吗?
张邦昌打心底不愿意李纲拜相,反驳道:“李纲被官家提拔为尚书右丞,已经是滔天之幸,现在又直接提拔为太宰兼门下侍郎,臣认为不妥。”
赵桓淡淡道:“你张邦昌出使高丽,无功而返。出使金营,丧尽国体。你没有寸功于朝廷,却担任少宰,为什么李纲不能担任太宰呢?”
张邦昌脸上火辣辣的,劝道:“官家......”
赵桓打断道:“你能替朕抵挡金国的大军,朕让你兼任太宰都没问题。”
“臣无能!”
张邦昌无奈摇头。
金国军队所向披靡,大宋根本挡不住。
就算皇帝旗帜鲜明的要和金国交战,张邦昌也认为迟早会落败。等到皇帝落败后,就知道李纲和种师道靠不住,会想到他们这些人了。
要求和,要称臣,要赔款,要安抚金人,还得靠他们。
李纲、种师道等人,是死鸭子嘴硬。
张邦昌退回去,却朝耿南仲点了点头。
这也是投降派,更是赵桓东宫的老人,深得赵桓的信任。
历史上,李纲取得了第一次东京之战,耿南仲借着东宫旧人的身份,不断蛊惑宋钦宗,让宋钦宗排挤李纲,一心一起求和。
耿南仲现在担任签枢密院事,官职低于同知枢密院事,在枢密院也颇有分量。
他一向深得赵桓的器重,从容道:“官家,臣有本奏。”
赵桓问道:“耿卿有什么要说?”
耿南仲掷地有声道:“启奏官家,李纲立下功勋,按理说应该嘉奖,不嘉奖难以服众。”
“可是,李纲性情刚直,做事情也勇猛。让他担任宰相,恐怕无法团结大多数人,反而弄得人人怨怼。”
“这是不利于官家,更不利于李纲本身的。”
“从长远考虑,臣认为不必急着为李纲升官,先和大金作战。一旦打赢了下次的战事,再来提拔,就算李纲锋芒毕露,也没人敢质疑。”
“请官家明鉴。”
此话一出,白时中及其他人纷纷站出来附和,都不希望李纲拜相。
赵桓沉声道:“要抵挡金人,必须名正言顺。名不正,则言不顺,则政令难以贯彻,就无法凝聚力量。反过来说,等金人再次南下,李纲挡不住,朕自会罢免他。”
耿南仲顿时没话说了,只能怏怏回到位置。
白时中等人也退回去。
赵桓的目光落在李纲身上,微笑道:“李卿,还不接旨?”
李纲更是热泪盈眶。
不是因为自己成了宰相,是因为皇帝真正变了,彻底和投降派划清界限了。
李纲上前一步,作揖道:“臣李纲,领旨谢恩。”
赵桓点了点头,勉励了李纲几句话,就让李纲回到座位上。
旋即,赵桓的目光又落在张邦昌的身上,笑着问道:“张卿,捐钱的事情还没处理完,你是朝中的宰相,此番募捐抗金,你表个态,捐多少钱?”
张邦昌心头一跳。
李邦彦因为这事儿被杀,尸体都还没冷。
换做以往,张邦昌绝对不同意。或者是太平时的大宋,张邦昌也敢给皇帝顶回去。
现在不一样。
金人南下,这是目前最大的问题,一切都围绕金人南下来的。尤其太上皇都带着一部分官员跑了,整个东京城都处于大变之际。
最重要的一点,皇帝上位后,让王宗濋控制了殿前司,现在和皇帝对着干,极可能又被抄家灭族。
皇帝不要脸,那就是无解的。
张邦昌的心在滴血,试探着道:“官家,臣捐赠五千两银子。”
“嗯......”
赵桓的声音拉长,却透着冷意,目光似乎又看向王宗濋的方向,也看了眼殿外李邦彦尸体的方向。
张邦昌心头一突,连忙改口道:“官家,臣捐赠一万两白银。”
“好!”
赵桓微微颔首,赞许道:“张相公捐赠一万两白银,急公好义,堪为人臣表率,朕甚是欣慰。”
张邦昌酸溜溜道:“官家过奖,这是臣该做的。”
赵桓目光又落在白时中的身上,问道:“白相公,张相公捐赠一万两白银,你呢?”
白时中心中骂娘了。
张邦昌你个狗杂种,皇帝稍稍压迫,你怎么就扛不住呢?
你抗住了,老夫就不需要大出血。
白时中抿着嘴思考一会儿,无奈道:“官家,臣也捐赠一万两白银。”
赵桓笑着一一往下问。
政事堂的宰相,每个都捐赠了一万两白银,当然李纲除外,因为他没什么钱。即便如此,李纲说了倾尽家资,态度没得说。
后续官员依次降低。
赵桓全部问完,看向一旁的黄经,问道:“捐赠的额度,记下了吗?”
黄经弓着背,恭敬道:“请官家放心,奴婢全部记下。所有的钱财合计,有四十八万六千五百两白银。”
赵桓眼前一亮。
近五十万两白银,加上李家抄没的钱财,就有了启动的资金。
有了钱,才能装备军队。
这一回杀了李邦彦,加上百官慷慨解囊,一波暴富了。
赵桓心中也是微微激动,吩咐道:“你安排人,在三天内登门收钱。既然允诺了,就必须做到。做不到,就是欺君之罪。”
黄经说道:“奴婢领命。”
满朝百官心中酸溜溜的。
皇帝不要脸,皇帝与民争利,简直不当为人子。
偏偏皇帝找了个冠冕堂皇的抗金理由,又有李邦彦欺君的前车之鉴,没有人敢顶回去。否则自家被殿前司的人搜查一番,正经官员谁经得起查呢?
又不是李纲那样的憨憨,为了抗金不惜死不惜财。
赵桓定下李纲拜相,又募集了足够的钱,却没有半点的放松,接下来要安排种师道担任枢密使的事情。
这才是大问题。
李纲拜相是文官的事情,张邦昌、白时中等人虽然抵触反对,也只是少部分人,许多忠君爱国的人不会反对。
种师道担任枢密使,却是再次打破大宋的惯例,再次提升武人的地位,不仅文官反对,连皇室宗亲都可能反对。
连李纲都可能站出来。
因为李纲也是文官。
赵桓却必须这么做,大宋的根子,就是文官管得太多,导致武将不振。
要纠正文官领军的错误制度,必须是武将担任枢密使。文官可以参与对外战争的大方向决策,却不能去干涉具体的战事。
赵桓要立规矩,借着金人南下的机会把文武分开,避免文官乱插手武将的事情。
恰是如此,种师道担任枢密使很重要。
赵桓目光扫过所有人,正色道:“朕登基已有数月,常言道国无储君,朝廷不稳,天下不安。朕决定立皇长子赵谌为太子,兼任天下兵马大元帅,诸卿可有异议?”

相关小说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为您推荐